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共同主办的“大国工匠湾区行”活动顺利结束。
▲“技能,点亮湾区生活”精彩瞬间。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线路之一,“技能点亮湾区生活”走进广州、中山、佛山等城市。10余位参加精细木工、烹饪(西餐)、糖艺/西点制作等项目的国赛选手,在三天时间里对话工匠大师,体验大湾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另一面。
在中山市大涌镇,国赛选手参观了明清建筑木雕艺术馆、厉国阳大师工作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红木家居学院和陈正民艺术工作室等。
红木技艺大师向国赛选手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并分享了红木制作的心得及经验。在互动环节,国赛选手现场体验拆鲁班锁、制作红木书签等工艺,感受红木制作魅力。
▲国赛选手们现场互动(右上为制作红木书签)。
“很精致!看到大师手工操作很震撼,手工比机械表达出来的东西更有灵魂。”见到中山红木大师厉国阳展示的“丝翎檀雕”技艺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精细选手木工项目选手苏子杰不禁感叹。
据了解,中山市大涌镇是知名的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也是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之一。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红木企业在生产中只注重材质而忽略了设计,使得许多红木核心技术人才如雕刻、木工等大师级手艺难以传承。
近年来,中山市人社局培育扶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涌镇开展红木人才的培育计划,众多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最右为中山红木雕刻大师陈正民。
红木雕刻大师陈正民透露,成立大师工作室以后,他教的三四百位学生中,多数已在当地红木企业就业。
“红木产业发展经常会遇到瓶颈,尤其是人才这一块。”陈正民指出,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需要考虑养家糊口,所以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
对此,中山红木家具学院就设置了“新型学徒制”,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1年,企业1年或2年),为产业输送人才,保障人才就业,成为手艺与产业结合的典型案例。
“从学校层面开始做起,让学生们学习并喜欢这个传统行业,慢慢地把雕刻技术传承下去。”受邀担任中山红木家具学院的专任教师,陈正民把自己三十多年的雕刻经验汇编成教材,“希望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学习雕刻、热爱雕刻。”
得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手要来参观中山红木产业后,陈正民、厉国阳等大师连夜亲自雕刻“大国工匠湾区行”红木纪念章赠予国赛选手。
▲“大国工匠湾区行”红木纪念章。
陈正民鼓励选手们,工匠之路是漫长的,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非议,希望他们能够坚守初心,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同在中山,90后中山市真情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廖何梅认为,家政现在是一个朝阳行业,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年轻人做家政并不丢人。”廖何梅指出,如今已经是科学育儿的时代,“需要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把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科学护理、礼仪沟通技巧、社会情感等知识带进去。”
“这次参观体验,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更加有信心。”听了廖何梅的讲解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社会与健康照护项目选手高彤表示,将来会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再慢慢进入社会实践。
编辑 李泽凯 李泽衍 李靖
责编 李亮
编审 丘淑琴
(素材来源:央广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大涌发布,本文由大涌发布编辑部编辑,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